【作家专栏】杨舟平 散文| 秋淀残荷读孙犁
乙巳年仲秋午后,我与一众同道来到了向往已久的白洋淀景区。初识白洋淀,自然源于大作家孙犁的“诗体小说”《白洋淀记事》,自幼爱好文学的我,被孙犁笔下那美丽的白洋淀风光深深吸引了,从此牢牢记住了作家孙犁和白洋淀这个如诗如画的神妙地方。但产生要看看白洋淀的想法是在参加
乙巳年仲秋午后,我与一众同道来到了向往已久的白洋淀景区。初识白洋淀,自然源于大作家孙犁的“诗体小说”《白洋淀记事》,自幼爱好文学的我,被孙犁笔下那美丽的白洋淀风光深深吸引了,从此牢牢记住了作家孙犁和白洋淀这个如诗如画的神妙地方。但产生要看看白洋淀的想法是在参加
夫画者,载道之器也;荷者,君子之象也。吴定玉先生此六帧残荷写生,以水墨为媒,于枯槁处见生机,在留白中藏丘壑,诚为写荷之佳作、寄情之妙品。今逐帧品之,探其构图之巧、技法之精、寓意之深,兼以诗句典故,发人生之慨。
入冬那阵儿,之前穿起绿裙裙晃悠的荷花,倒也识相,悄悄咪咪就退场了,没半句废话。
零落、败、枯、寒、冷、飘泊、凄凉等词重重叠加,从形态到环境,将残荷的凄凉刻画得入木三分,余味悲凉而悠长。